招聘人数:各1名职位分类:博士后 学科领域:化学/材料
【研究团队简介】
田中群,厦门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获厦门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即回厦门大学工作至今。199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和2001年获创新群体基金。2003-2011年担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当选国际电化学会主席。主要从事表面增强拉曼光谱、谱学电化学、等离激元光子学和分子组装等方面的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国、英国、法国、日本、美国和国际电化学会奖项。曾任教育部科技委战略委员会副主任和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首届专家组成员。现任教育部2011计划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福建省能源材料科学技术创新实验室(嘉庚实验室)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Chem. Soc. Rev.和Sci. China Chem.的副主编以及十余个国际刊物的顾问编委。
田景华,嘉庚创新实验室研究员、厦门市智慧储能大型科研基础设施筹备组副组长、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3年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后直接攻读厦门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2009年取得博士学位,导师田中群院士。2009-2010年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2013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任职副研究员。2013年,加入苏州大学能源学院,先后任职副教授、教授、副院长。2021年加入嘉庚创新实验室,任职研究员。工作期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5项。在Chem. Soc. Rev.、J. Am. Chem. Soc.、Adv. Funct. Mater.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0余篇,授权专利6项。现为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国际电化学学会(ISE)会员,担任《物理化学学报》和《eScience》青年编委。先后获批/获评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福建省高层次人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厦门市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等。
王海龙,嘉庚创新实验室副研究员,厦门市C类人才、嘉庚实验室创新人才计划。主要从事表界面光谱测量技术、纳米红外光谱显微镜技术、电化学储能器件工况检测-解析-调控智能闭环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在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JMCA、JPCL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以技术负责人身份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液体环境纳米红外光谱和成像系统的研制,880万,项目号:21727807,2018.1-2022.12)优秀结题第二完成人。长期从事表界面表征方法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市级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横向合作课题1项。
本课题组主页为http://zqtian.xmu.edu.cn/
现因团队发展需要,拟招聘原位/工况表征、人工智能、纳米光谱方法及智能仪器方向方向博士后,诚挚欢迎海内外青年才俊加盟我们团队,也欢迎硕博士研究生、科研助理报考和加入课题组。
【招聘岗位】
一、原位/工况表征方向博士后1名
1.岗位职责
针对储能材料与器件,发展原位,特别是工况表征技术,包括X射线谱学、成像和XRD等相关技术、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红外光谱、质谱、超声等,对电解水、燃料电池、锂/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水系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器件开展安全和效率方面的研究。
2.任职要求
(1)近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5周岁,化学、材料等相关专业;
(2)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发表SCI一区文章一篇以上;
(3)具有(电)化学储能器件原位/工况表征研究经验,精通1-2种表征技术及其应用。
二、人工智能方向博士后1名
1.岗位职责
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与先进的材料表征技术结合,实现计算谱学与实验的深度融合,提升工况谱学表征方法的效率。
2.任职资格
(1)近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5周岁,化学、材料、计算机、电子信息、数学等相关专业;
(2)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发表SCI一区文章一篇以上;
(3)熟悉X射线谱、分子振动光谱等谱学表征技术及相关应用,熟悉电解水、燃料电池、锂/钠离子电池或液流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基本原理;
(4)熟悉人工智能算法,熟悉深度学习增强谱学、成像技术以及多模态数据特征挖掘等;
(5)具备良好的编程能力,掌握C++、Fortran、Python等至少一种编程语言。
三、纳米光谱方法、智能仪器方向博士后1名
1.任职资格:
(1)近三年内获得博士学位,一般不超过35周岁,物理、化学、材料、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
(2)具有以下任一方向的研究经验:针尖/表面增强拉曼/红外光谱,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超快光谱/光学,非线性光学,光电化学(催化),光学仪器搭建,光参量放大器,Matlab或Labview编程等;具有相关仪器研制经验者更佳。
(3)发表SCI一区文章一篇以上,发表过高质量论文者优先考虑;
(4)有较强的独立研究工作与思考能力,良好的中英文论文读写能力,为人诚信,勤奋努力,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博士后福利待遇及政策支持】
1.基本薪酬 20-30 万元/年(税前);入选“博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博新计划)”,相关待遇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2.博士后在站期间,可申请厦门大学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头衔;
3.提供厦大博士后公寓(约六七十平方米,房租 10 元/平方米/月)或租房补贴;
4.工作成绩突出可获得课题组额外年终奖励以及参评学校、学院诸多奖项;
5.博士后子女按学校教职工子女同等待遇办理入托儿所、幼儿园、入学。
【投递方式】
1.采用电子邮件方式报名,符合应聘条件者,请将个人简历(含照片)、学历学位证书及1-3篇代表作发送至jhtian@xmu.edu.cn同步抄送邮箱linqt@xmu.edu.cn,邮件标题为“姓名+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博士后”。
2.初审通过者,通知面试。应聘人员需如实填报个人资料,如有虚假,取消面试或录用资格。
【联系我们】
1.联系人:林老师
2.邮箱:linqt@xmu.edu.cn
3.工作地点:厦门大学翔安校区能源材料大楼/厦门大学科技园
Copyright@2024 博士后人才网(www.boshihou.com.cn) 版权所有
发布博士后人才信息 bshjobs#163.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0337号-3
专注博士后人才招聘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