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课题组招收多孔材料和机器学习相关方向博士生、博后及科研助理
课题组研究领域及方向:
1. 基于中国科大机器化学家平台的多孔材料(MOF、COF、HOF等)高通量筛选与智能设计;
2. 新型光学功能多孔材料的精准、智能、自动化创制及机制研究;
3. 精准化、智能化双驱动的AIE COF材料的精准智能创制及机制研究;
4. AI赋能优异光物理性质(如光致、电致、压致、力致发光、室温磷光及多光子荧光等)晶态多孔材料精准智能创制;
5. AI赋能功能和应用导向的MOF、COF、HOF等材料的个性化定制、规模化、标准化、大批量制备及其在生命健康、能源转换等领域的应用。
博士招生申请条件:
1. 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即将获得硕士学位;
2. 本、硕均毕业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重要科研院所;
3. 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以第一作者至少发表过1篇化学或机器学习相关领域的SCI论文(二区)。
科研助理申请条件:
1. 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即将获得硕士学位;
2. 从事能源催化或机器学习相关领域的研究;
3. 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曾发表过相关领域论文且具有一定英文写作能力。
博士后岗位职责和要求:
具有或即将获得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近五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1篇以上SCI论文(中科院一区)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认真负责、可长期稳定工作,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熟练掌握多孔材料的制备及表征方法;
2. 有一定的有机合成功底、理论计算或人工智能相关背景;
3. 有一定的光、电催化或纳米医学相关背景。
博士后岗位待遇:
1.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规定执行,包括工资、津贴、过渡住房和子女入学入托等,博士后基础年薪22万起,特任副研究员基础年薪28万起,五险一金、住房补贴及绩效奖励等另算,平台支持上不封顶,课题组视工作绩效另提供丰厚科研奖励;对于优秀者,根据工作能力,待遇可谈;
2. 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可利用校内的一系列高水平研究平台(如机器化学家平台、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和校外大科学装置(包括合肥强磁场中心、散列中子源、上海、北京及日本同步辐射光源等设施)迅速开展工作,取得学术成果;
3. 子女入读中科大附属幼儿园/小学/初中(安徽省顶尖教育);
4. 积极支持申请并有很大概率获批学校“墨子杰出青年特殊津贴”、安徽省博士后资助、中科大校企人才项目、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新计划”等;
5. 博士后期满考核优秀,可申请学校的“特任副研究员”岗位。若在聘期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可转聘为特任教授。
科研条件介绍:
中国科大校内拥有一系列高水平研究平台(如机器化学家平台、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国家研究中心;建有国际化学理论中心(ICCT)和“复杂化学体系多尺度动力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基地),能够为申请人开展高通量计算和深度机器学习提供保障)和校外大科学装置(包括合肥强磁场中心、散列中子源、上海、北京及日本同步辐射光源等设施),能够提供最好的科研条件,取得重要学术成果。机器化学家平台介绍详见链接:staff.ustc.edu.cn/~jiangj1/AI-Chem-Syn-Cha-Test.mp4
导师简介:
江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2011/12-),博士生导师。2011年入选中组部青年高层次人才并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3年获批国家科技部青年973项目负责人并于2018年获结题优秀,2020年获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江俊教授主要从事理论化学研究,发展融合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量子化学方法,聚焦于复杂体系内电子运动模拟,研究在多个物理与化学应用领域(能源催化、功能材料、光化学、谱学)中的实际问题。在国际知名sci期刊如Nat. Chem., Nat. Catal., Nat. Synth., Nat. Energy, Nat.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Phys. Rev. Lett., Adv. Mater. and Nano Lett.等发表论文150余篇。在新材料领域获专利10余项。主持开发6个计算软件包在国内外研究机构和产业应用,为企业创造产值近亿元。曾获2011年中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奖、2015年中国化学会唐敖庆青年理论化学家奖、2017年安徽省青年科技奖、2020年日本化学会亚洲杰出讲座奖(人工智能在理论化学中的应用)。
张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特任研究员(2025年3月至今)及博士生导师。2019年,他在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获得博士学位,师从邓鹤翔教授;随后于2019年至2021年在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孙志军教授团队进行博士后研究,2021年至2025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团队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2025年3月获得中科院百人计划资助。他的研究方向聚焦于人工智能辅助的光学功能晶态多孔材料(如MOF、COF、HOF等)的精准、智能、自动化创制,并探索其在生命健康及能源转换等领域的应用。他致力于发展化学家与人工智能机器科学家相结合的新型化学研究范式,以突破传统“试错”及“作坊式”科研模式,加速高性能光学功能晶态多孔材料的精准、智能、自动化研发。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Commun. (2), J. Am. Chem. Soc. (1), Angew. Chem. Int. Ed. (2), Adv. Mater. (3), Chem (1), Matter (1), Adv. Funct. Mater. (3), Nano Letter (1), Bioact. Mater. (1), Aggregate (1), 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 (1)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近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C 类、中国博士后面上和特别资助项目各一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了香港及内地多项基金。担任《Exploration》期刊的青年编委。Research 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ang-Zhang-258
请感兴趣的同学请将个人简历及相关能力证明材料发送至邮箱:zhangliang2025@ustc.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岗位+毕业学校+姓名”。
Copyright@2024 博士后人才网(www.boshihou.com.cn) 版权所有
发布博士后人才信息 bshjobs#163.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0337号-3
专注博士后人才招聘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