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智能康复工程团队 博士后招聘信息

作者:小编 更新时间:2024-07-05

一、 团队介绍


上海理工大学自2006年在国际上最早设立康复工程专业方向本科人才培养项目,2019年获批我国首个康复工程本科新专业。


上海理工大学康复工程学科方向依托康复工程与技术研究所进行建设,近年来康复工程学科方向迅速发展,目前拥有“上海康复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民政部神经功能信息与康复工程重点实验室”(共建)两个省部级智能康复机器人科研平台,并于2021年设立了校级科研平台“上海理工大学智能康复工程研究院”,成为国内高校最大的康复工程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康复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智能仿生假肢与外骨骼机器人、智能康复评估与治疗决策、生命参数监测等应用基础研究,以及人体生物力学与运动控制、神经功能调控等基础研究。其中上海康复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连续两次在上海市科委的五年期评估中获“优秀”。2018年开始,学校成立了上海市高水平大学“康复工程重点创新团队”,并在验收评估中获“优秀”。


团队在上海市劳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专家喻洪流教授带领下,近年来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共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等奖8项,康复工程专利数居全球科研机构首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也是国内外本领域专利技术成果转化最多的团队之一。发起创办了《世界康复工程与器械》杂志及世界康复机器人大会等,是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工程与产业促进专委会、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康复器械专委会等重要行业组织挂靠单位,也是亚洲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联盟前主席及现候任主席单位。


 


二、 岗位索引


康复工程团队依托学校“生物医学工程”、“系统工程”、”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等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常年面向国内外招聘博士后。


1. 岗位名称:沪江博士后、师资博士后


2. 岗位详情:各招聘博士后导师详情可点击对应链接查阅


序号


合作导师


岗位简介


1


喻洪流 


计划在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智能假肢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2


石萍 


计划在电生理康复治疗设备、中医康复、康复机器人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3


杜妍辰 


计划在康复机器人机构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4


王亚刚 


计划在机器人运动感知与控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5


孟巧玲 


计划在康复机器人、柔性外骨骼、智能假肢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6


胡冰山 


计划在机器人及其控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7


李素姣 


计划在智能康复与训练决策、康复机器人智能控制、生理信号智能识别、生物力学仿真分析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8


王明辉 


计划在康复机器人、人体生物力学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三、应聘条件


1.政治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无违法违纪行为或其他不良记录;近3年内获得博士学位,年龄原则上在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


3.申请人须已经获得或者获准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之前能够获得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及相关专业博士学位,在国内外权威刊物有良好的发表记录,展示出优秀的学术素养和学术潜力。


4.必须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


四、相关待遇


1.上海理工大学沪江博士后每年资助40万元以上,师资博士后每年资助23.6万元以上,具体薪酬待遇参照国家和上海理工大学的相关标准执行。


2.沪江博士后计划常规期限为3年,师资博士后计划常规期限为2年,最长不超过6年。


3.博士后在站期间,可以申请租住学校提供的人才公寓,费用自理。


4.博士后进站前未进行过职称评定的,进站后认定为中级职称,在站期间可申请高级职称评定。


5.优秀的全职博士后可以申请上海市各类博士后计划以及各类人才称号。


6.出站经流动站以及所属学院考核达到优秀及以上者,可申请留校任教。


 


五、联系方式


欢迎广大青年博士才俊加入我团队,有意者请先将个人简历(包括近三年科研成果清单)发送至邮箱1964450938@qq.com,初审合适者将通知正式提交申报材料。  


联系人:李老师电话:19121760525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80号上海理工大学先进制造大楼13楼1319室


下一篇: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招聘启事

热点招聘信息

+more

Copyright@2024 博士后人才网(www.boshihou.com.cn) 版权所有

发布博士后人才信息 bshjobs#163.com(发邮件时请将#替换为@)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0337号-3

专注博士后人才招聘领域